元宇宙工委会
会员活动
人工智能深度合成虚拟场景3D隐式标识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8日上午,北京信息化协会主办、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有限公司、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协办的《人工智能深度合成虚拟场景3D隐式标识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量子银座大厦(北京人工智能基地)14层集智厅圆满召开。来自大模型生成侧,应用侧、传播侧以及3D隐式标识研发企业等相关领域的2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3D隐式标识技术的应用实践与标准建设展开深度研讨。 一、政策引领·技术护航 会议伊始,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秘书长,元宇宙工委会秘书长纪菁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正式实施,该办法明确规定对于虚拟场景等3D内容,要求具备隐式标识。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虚拟场景隐式标识技术尚未广泛应用,并在嵌入方法、检测方法以及抵御攻击技术参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次会议希望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能力为基础,共同探讨3D隐式标识技术在大模型深度合成虚拟场景业务中的应用和落地解决方案,并共同研究未来建设3D隐式标识技术相关标准的可能性。 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秘书长纪菁 二、寰宇信任:3D水印技术探索路径 寰宇信任(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鹏介绍了寰宇信任在视频影视行业已完成版权保护技术与标准体系构建,并率先探索3D隐式标识技术。针对数字内容从2D向3D转型的挑战,公司创新提出在三维模型顶点坐标嵌入使用信息的技术方案,成功实现国内首个产品化3D模型水印,为数字资产确权提供新路径。 寰宇信任(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鹏 三、腾讯:3D技术聚焦游戏场景的版权实践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算法专家刘鑫海表示目前腾讯的3D内容生成应用主要聚焦游戏领域,3D技术储备与版权保护存在一定难题,3D隐式标识技术可在用户下载模型后的权利边界问题,创意价值与编辑权保护问题上提供重要的解决路径。刘鑫海表示目前腾讯暂未在3D模型中添加水印,但已着手研究合规要求下的技术应对方案。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算法专家刘鑫海 四、百度:3D技术的具体应用与挑战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算法专家高磊介绍,百度已连续推出多款2/3D产品,图像生成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3D隐式标识方面还未开展研究。面对政府监管要求与行业应用需求,团队正在重点攻关技术难点。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算法专家高磊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算法专家李炳翰表示,3D隐式标识技术对3D资产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下一步应针对复杂情况下3D数字资产的多维度攻击进行重点突破和研究,并介绍了百度在3D隐式标识技术合规领域的储备方向。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专家李炳翰 五、快手:3D技术的合规与发展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负责人落红卫分享了快手大模型生成内容的识别和追溯问题。其表示3D隐式标识技术是未来市场的重要方向,对3D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针对性地对相关技术进行储备性研究,并适时启动相关标准的研制。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负责人落红卫 六、信通院:数字水印技术的讨论与研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工程师邬京耀分析,3D隐式标识技术因具备抗修改、易融合特性,较数字证书更适用于3D模型保护。推动水印鲁棒性与不可感知性的平衡方案,制定涵盖嵌入、检测、攻击防护的全流程标准体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工程师邬京耀 七、虚拟动点:动作资产保护需求 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负责人崔超重点讨论了3D数字资产的保护与应用问题,特别是针对动作数据的保护。提到了公司服务的众多影视作品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其动作数据可以被下载并修改,导致原数据提供者的价值丧失。因此,公司正在寻求3D隐式标识技术解决相关问题。 八、中影年年:数字人3D资产流转的挑战 中影年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AIGC解决方案负责人赵存喜指出,数字人头发、脸型等3D组件已成为核心数字资产,但在数据流转中存在权益界定不清、跨平台兼容性差等问题。同时,他认为目前阶段3D技术仍主要应用于专业领域,其社会影响尚处于可控范围。 九、京东方:工业领域3D生态痛点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IOT技术推广部部长陈玮萌透露,企业VR、AR、裸眼3D设备的B端客户采购意愿持续攀升,但客户在3D产品使用和内容生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且费用较高,希望能够找到2D转3D、3D资产保护的成熟解决方案。 十、开普云: 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研究员侯新培在研讨会中着重分享了开普云在数字人领域的3D数字技术储备情况和相关案例,同时表达了希望通过参与此次研讨会,深入了解前沿技术趋势和优秀实践案例,同时寻求与各企业单位在3D隐式标识技术上的协同创新机会。 最后,各参会代表表示3D隐式标识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储备是行业的明确需求,应结合更多的产业落地情况展开重点的案例实践和推广。北京信息化协会将与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一起,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资产的安全可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