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信息化协会官方网站!
信息网络产业新业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2019年信息化创新论坛之圆桌对话
发布时间:2019-07-02      来源:北京信息化协会      浏览量:1034      

10044608.jpg

      2019年6月28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信息化协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承办的“2019年信息化创新论坛”在北京西苑饭店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汇聚了未铭资本创始合伙人陈立辉、IBOK创新发展促进联盟执行主席宋跃武、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优锘科技战略合作VP钟志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主任李伟、航星网讯董事长陶林、眼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张亚华、北电科林常务副总经理叶海龙等企业CEO、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120余人。

      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由优锘科技战略合作VP钟志祥主持,围绕信息网络产业新业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企业CEO与行业专家进行了愉快的分享和交流。

13324139.jpg


      以下是圆桌对话环节的精彩实录:

13738436.jpg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VP 钟志祥


13572934.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 主任 李伟

 

13352516.jpg 

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陶林


13264111.jpg 

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 张亚华

 

f9fa1e5a33e2511cffa90577b138c9c.jpg 

北京北电科林电子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叶海龙


一、嘉宾自我介绍及公司业务简介

钟志祥:首先有请各位嘉宾做自我介绍,并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在信息网络产业方面的布局。

 

陶林:各位来宾早上好,我是航星网讯的陶林。我们公司是2003年成立的,一直在做工业物联网,那个时候叫工业互联网自动化,也就是做物联网,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发现首先作为信息化,基础数据很重要。我们感觉到我们当年做系统集成,从基础服务这方面入手做互联网的网络自动化,就是现在物联网,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信息采集与基础数据非常重要。我们在2010年时候把中国科学院国家863计划一个重要课题 — 航天技术课题,这个课题研究的技术叫半导体激光探测技术,我们把这个技术买断了,这是传感器技术也是一个核心的芯片。从2010年到2018年,我们通过长时间把核心技术,就是芯片的技术从传感器到产品,到技术落地,应用平台,应用场景和信息基础的数据采集,全过程都已经完成了。

   

张亚华:我是眼神科技的张亚华。眼神科技实际上这个名字我们注册很久了,原来一直没有用它,公司名字原来叫天诚盛业,主要原因原来我们是属于人工智能行业里面一个分支,我们主要做图像识别,主要细分领域就是生物识别技术这一块。因为这项技术从我们国内发展来讲,过去20年当中发展比较慢,很多老百姓对这项技术比较陌生,我们最早局限在金融行业,这些年我们很多手机、电脑上都已经用了指纹,大家很了解了。2016年我们也入选了30新行业,这几年随着技术普及和大家认可,这个名字很重要,大家都觉得天诚盛业有点像房地产公司,我们过去两年对品牌进行了重新再造,注册了很多这种商标,用了眼神这两个字也是我们创始人董事长周军来亲自选的。虽然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是一种技术,我们希望它是有一个有温度的,能够传递爱的眼神,能够带来安全、便捷,以及方便的服务。

    

李伟:大家上午好,我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的 李伟。我们这个中心是成立于2014年,当时其实有一个重大事件,我们中国工业已经变成全球第一大,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仅仅要提升我们硬实力,也要提升我们软实力,所以部里头专门成立了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这一块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文化遗产、工业旅游、质量品牌、知识产权等。我想我们工作其实是伴随着后来的两个强国建设逐渐展开的,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2025出现已经在全球引起了很重大的变化。后来我们又有一个网络强国,还有去年出的AI,还有刚才李巡视员提到工业互联网。从现在起,我们觉得中国工业将从第一大向第一强迈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头30年我们大概主要用的是财政政策在支持国家的发展。我们初步建立起了完整工业体系,改革开放这40年来,我们从解决有无到解决多少,实际我们已经提早给全球动用了税收工具,特朗普动这个税收工具比我们晚了很多,以金融为主要形态的政策可能伴随着整个两个强国建设,包括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我想产融合作是未来一个方向。

 

叶海龙:我是北电科林的叶海龙,我门是一家老的国有企业,刚才陈总分析各个企业时候,北电科林成立已经48年了,开始时候企业做电磁管、摄像机、监视器,现在从事广电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以及电信科技服务业。在鬼街附近,有一个两万多平米空置房屋租赁,相当于把园区跟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科技信息服务业,是科技产品信息化,还有科技产品科技化。园区现在每年租金还是有些优势,对企业经营也有很多好处。我们还做传统产品,有广电转播车、通讯车、应急车,还有承载着70周年彩车,这是向70年献礼,是一份政治任务,在绝密情况下执行。另外电信服务业方面,我们现在在传统安防、传统智能化业务,大部分都是应用行业领域。作为老的国有企业,对未来也是非常憧憬的,因为信息化细分领域非常精细化,产业下一步怎么发展、如何做产品、做应用。第一领域细分,把市场需求更深层深挖、更好体验。第二技术创新,电控信息产业平台,现有三个孵化器,如何培育这个种子跟科技产品转化,在产学研结合上下工夫。第三管理创新,逐步提升国有企业真正的从管理模式到平台、到资本这么一个运作,对行业更好发展。


二、分享企业创新经验

1. 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

钟志祥:今天主题是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创新实际面临很多的不同的问题。请在座各位来分享一下企业创新过程当中遇到的挑战,或者是说你们在企业当中、在创新过程当中有什么好的想法?

 

张亚华:今天这个主题我感觉确实是创新,这个主题非常好。我感觉其实创新也是一个永恒主题,作为我们眼神科技来讲对这两个字体会非常深刻。因为我们一直走在不断创新的路上,当然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我们还在不懈坚持,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从眼神科技来讲,应该说是一个技术创新引领性的企业。从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这两个方面。技术创新这一块,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主要是做AI技术里面一个分支,目前来讲,我们已经从算法到我们自己有一个多模态的认证平台、到智能硬件这几个方面做基础技术创新。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瓶颈,十几年前局限于芯片发展,算力不够,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得益于上下游产业链,大家要一起合力才能够把创新做到极致。所以我们目前这几项技术在国际上来讲已经做到了基本属于前三的位置,位置领先。但是,我们还不能停止创新脚步,因为同行也在发展,整个国际水平也在发展。而且,我们在过去20年当中,已经跟国家的标准部门一起努力,参与了大概79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一些团体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在2014年,我们参与了国家二代指纹标准的制定,我们是专家成员单位,可以说,推动了咱们国家指纹库的建设。我们也希望跟同行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一起,能够为国家创新、为行业创新不断做出贡献。这是技术创新。

       应用创新这一块我感觉在技术创新驱动下我们才有应用创新。我们应该说是国内第一家把指纹识别技术落地到金融行业当中应用的,最早内部风险风控管理方面,这几年我们已经把它落地到大概140多家银行,好多银行大多都是我们客户。创新应用就像刚才陶总讲到了,跟您体会有共鸣,不但要做这个核心技术,还要做一些跟客户结合的方案,应用场景结合。其实这一块是难点,应用创新难度不亚于技术创新,它的角色是一个技术方案解决者。我们不是集成方,我们是基础技术解决方案,我们把我们核心技术还要做成平台,然后还要给它提供各种外围的智能硬件,还要跟客户去一起讨论,实际我们有一个核心理念,陪伴式服务,和客户在一起交流,研究他的需求,比客户对它的业务还要了解,做出一套真正解决他痛点的服务出来。目前不光在银行,这几年开始把这一整套方案复制到各行各业去,应用创新这条路基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应用创新发展。应用创新反过来能够激发新一轮技术创新,这是我们在整个创新路上一些心得。

 

2. 国家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扶持

钟志祥:请问李主任,国家有什么样的政策在扶植企业创新?请您说明一下政府在企业税金返还或降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李伟:如果翻一下2015年和2016年连续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保障政策里面有两段关于支持的真金白银。一块是财税,另外一块是金融,专门都分开了。而且,那其中提到了产融合作,后来部里专门出了一个产融合作的文件,就是支持企业通过金融的方式,来不断发展,而且这种专项资金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30新10年的过程,我也是经历了一部分,我也当过几次专家评委,我还是有感受和心得的。

第一,整个30新符合两个强国建设的导向,也符合北京软件和信息产业的这种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所以应该说这30新评选是促进了我们产业发展。

第二,我觉得这个活动体现了北京在全国创新工作当中一个引领,应该说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第三,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实际繁荣了我们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创新活跃度,应该说是营造了发展的氛围和环境。我想因为企业长期以来,十年持续参与,整个活动有生命力。

此外,我觉得这个活动应该可以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政策方面,刚才其实遴选出来这些企业基本上是非常好了,有些因为这样那样问题,大部分都是不错的,我看了一下那个报告非常好。

下一步协会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把培育品牌这个工作可以纳入到协会工作当中,可以向政府提出来,也在提倡品牌的培育。   

另外,刚才说到的产融,就是刚才提到要用金融视角推动这个工作不断进步。我相信未来产融合作应该成为我们这项工作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这样会不断把这个政策真正落到企业当中去。

 

3. 国有企业的创新经验

钟志祥:下面有请海龙为我们分享一下你们遇到的挑战有哪些?我感觉你们现在已经创新的路上了,包括孵化器,是如何布局未来发展的?

叶海龙:我们隶属于北京电控集团,在北京市工业中排名第三,现在销售额资产三千亿。我们公司的挑战是产品类也就是传统行业,传统有线电视从歌华信号地面接收以后,有光发、光收、光模块等。现在为止我们也在创新,一个在智能安防部分,跟很多著名院校结合,从产品部分做可视化,几个画面同时整合到一起。还有车联网,车上做一个集控平台,解决所有车能够智能遥控。同时,我们受体制限制,因为毕竟是一家老的国有企业,产品+服务部分没有问题,但是行业+投资部分受一些制约。而且,产业规模还要与整个企业发展规划密不可分,一个是云合智慧,还有一部分国家孵化器。我们现在打造ABC为技术核心,相当于应用于5G市场,一个IPV6,一个是北斗,这是应用。

 

钟志祥:最大挑战是人才。

叶海龙:对于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平台、资金都有,如何把优质人才打成一个团队是一个挑战。

钟志祥:你说的ABC是指什么?

叶海龙: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8个方面技术平台,大部分应用了物联网、AI、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营销平台。

 

4. 民营企业创新过程的挑战和困惑

钟志祥:陶总,民企创新路上有什么挑战和困惑,请跟我们分享一下。

陶林:确实是感受太多了,首先作为我们民企,参与了一个国家级的重大专项,我们在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资金支持,201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支持。在我们产品落地应用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标准有些滞后,毕竟是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市场,在标准比较滞后的情况之下,我们向市场推动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瓶颈。第二个问题是体制问题,毕竟是一个民营体制,我们做的又是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个都是国家央企或者说是国企在做的,我们体制上会有一些不对称,推进应用和推广的时候也遇到了瓶颈。第三个问题是民营企业体量比较小,和做国家安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导致我们现在在公司做市场推动的时候,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所以,今天这个会上我也很有感触的把这个问题呼吁一下,给我们在下一步的推动上能够给予更多的资金、政策的扶植,因为毕竟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国家级项目,请给予我们更多支持。

 

钟志祥:陶总,你们获得过政府或者是国家级的产业基金吗?

陶林:没有,全是自己的,我们用自己房子做抵押。

钟志祥:确实现在企业不靠政府一分钱,慢慢成长。实际政府在孵化器阶段、成长阶段,都有不同产业的相应扶持。目前来说北京,尤其中关村或者是各个地方,资金就在那里,前一段跟政府交流,因为我在参与政府一些项目,在产业扶持当中,政府将来会把资金送到企业门口的。这些东西实际上不像我们十几年前,如果申请一个项目要准备很多资料,现在基本所有资料政府都非常了解,后期大家更容易拿到政府这些资金,感受政府的阳光。

 

四、对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准备和理解

1. 国有企业积极转型

叶海龙:作为国资企业,我们企业体量算中等偏小一些,发展也是忧虑多一些,将来传统行业尤其应用行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门槛越来越低。第二步随着5G发展,对传统行业冲击很大,改变整个社会,一些传统行业没有了,消失了,一根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也在积极转型,根据整个电控成立信息产业平台,也是想把几块产业集中抗衡,成立技术平台慢慢转型。转型中第一步针对智慧化园区,现在安防行业从以前传统监控、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逐步做到振兴乡村,向乡村转化。作为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振兴乡村,我们延伸到县,从发达城市到二级城市,到乡镇发展。

 

2. 5G技术为企业带来高速发展的机会

钟志祥:谢谢叶总。请张总分享一下,整个产业升级这方面,你们考虑或者说你们看到了哪些机会?

 

张亚华:刚才叶总提到他很忧虑,我不忧虑我很欣喜。实际上这些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上下游一些技术发展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我们有很多场景依靠自己一些核心技术很难完成,我们现在很多金融客户,他的一些客户模式、商业模式已经不是在网点里等你,手机上、电脑上可以完全操作了。这种无人场景的服务方式更需要一些是技术支撑,比如5G,它让传输速度,传输的数据量更大了,对于我们来讲,我们需要这样的技术支撑。我们非常高兴。我们也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整个AI技术,包括我们本身的企业来讲,带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机会。

钟志祥:看来前途一片光明。我觉得刚才你的分享,我们现在银行的储蓄点将来变成711,现在银行已经变成咖啡馆了,实际有很多的机会。

张亚华:我们现在有一些大客户可能不太方便说哪些,他们还在实验室研发阶段,跟我们一起探讨,他们希望将来如果你是贵宾客户,你来到银行希望享受超五星级的服务。

 

钟志祥:产业升级,新的业态,5G,那陶宗对新的东西你看到机会了吗?

陶林:我们企业感受跟张总感受完全一致的。未来在5G技术保障之下,我们会打造一个技术安监平台,为咱们社会平安提供一些技术保障。

 

3. 政府在产业升级方面扶植企业快速发展

钟志祥:我也想请李主任给我们做一个总结。从政府角度来说,产业升级、业态发展当中,帮助企业快速再上一个台阶,给我们分享一些经验。

李伟:其实在我们今天举办论坛的同时,全球也正在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就是G20,这几位大佬将决定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走向。美中贸易摩擦实际反应了我们全球变革的时代,我觉得是一个表象,背后我个人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当中让人们感受到了变化,有适应和不适应。比如说5G,只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次,还有新材料新能源、基因等等。在2025以及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还有工业互联网这些重大政策性文件里,都已经大致囊括了,我不能说完全,我觉得总体应该没有太大的遗漏。我们怎么把它真正的一步步做完,我觉得文化可能是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觉得耐心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个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大家不是要光仅仅关注金融、关注资金的问题,今天这个时代应该能够驾驭金融、驾驭国家现有的政策,包括已有的政策有很多,当然还会再完善,不断的提升。顺便说一句,部里现在推动产融合作,已经进行了37个试点城市,北京顺义区、海淀区也是试点之一,我希望你们关注一下,各自所在地的政府其中的一些相关政策,我觉得这些政策应该会对我们未来30新发展,对我们自身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钟志祥:刚才李主任跟我们企业家分享的最重要的驾驭金融、驾驭政府一些政策,对我们整个公司也好、行业也好,会有很多的帮助。这个环节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的分享,同时谢谢在座各位嘉宾的聆听。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